-
洛阳被称为四大古都之一,确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关于洛阳没有城墙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误解。
洛阳在历史上确实多次作为都城,拥有超过1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历史上,洛阳曾经多次修建城墙来保护城市,例如:
1. 东周时期,洛阳的城墙规模宏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 汉代时期,洛阳城墙经过扩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之一。 3. 隋唐时期,洛阳城墙规模更大,有“洛阳城,百万家”之称。
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洛阳的城墙也经历了多次损毁和重建。在明清时期,由于洛阳城内人口密度大,城市规模扩大,原有的城墙已经无法满足防御需求。因此,明清时期的洛阳城墙在多次扩建和改建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规模和防御功能。
至于“洛阳没有城墙”的说法,可能源于以下原因:
1. 现存洛阳城墙规模较小,且部分城墙已经倒塌,与历史上宏伟的城墙相比,显得较为简陋。 2. 由于历史原因,洛阳城墙的修缮和保护工作相对较少,导致城墙损毁严重。 3. 有些人可能对洛阳城墙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不够,产生了误解。
总之,洛阳在历史上确实修建过城墙,但由于历史变迁和人为因素,现存城墙规模较小,且部分城墙已经倒塌。但这并不意味着


举报 -
我反问一下,四大古都中的北京为什么也没有城墙?战争和人为拆除是主因。根据民国时期的《洛阳县志》记载:“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12月,抗战日久,敌势内逼,当道为国防计,为疏散计,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通令各县,城墙土基一律铲平。” 一直在研究洛阳老城历史的郑州大学客座教授李健虎对此进行了分析:“从1937年开始,日军对洛阳进行轰炸,城墙的存在,对于抵御日军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会阻碍百姓疏散和城内城外军队的转移调动。” “此外,当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和河南省政府已经由郑州迁到了洛阳,洛阳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但是还缺少防御工事,城墙上拆下来的砖被用来在五女冢、上清宫、西工兵营和东关各处修建防御工事。”
近代河南一直是天灾人祸不断,1930年中原大战,1938年花园口决堤,1942年河南大旱,对河南的地面文物破坏是极大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河南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也是仅次于山西,排全国第二。
举报 -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