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时一般称首都为京,如沣京、镐京,而东周洛阳为什么不叫洛京?

洛阳 更新于:2025-05-19 02:48
  • 反手神回复

    周时一般称首都为“京”,如沣京、镐京,这是因为“京”字在古代汉语中具有“大城”、“首都”的意思。东周时期的都城洛阳,虽然也是周朝的首都,但并不被称为“洛京”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地理位置因素: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洛阳市区地处洛河之北,因此得名洛阳。而“京”字更多强调的是都城的政治地位和规模,洛阳作为东周的首都,其地理位置和名称并不直接关联。
    2. 历史传承因素:在周朝早期,首都称为“镐京”或“沣京”,这些名称已经深入人心。东周时期虽然迁都洛阳,但人们仍然习惯性地使用早期首都的名称,因此没有将洛阳称为“洛京”。
    3. 语言演变因素:在古代汉语中,“京”字和“洛”字虽然都有首都的含义,但“京”字更为常用。因此,在东周时期,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京”字来称呼首都,而不是“洛京”。
    总之,东周洛阳之所以不被称为“洛京”,是由地理位置、历史传承和语言演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举报
  • Snowara狼王

    我来作者你提出的问题。

    我查阅了史记资料对于作者提出的这个名称问题也没法说清楚,只从一些史籍记载里寻求一些猜测。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都城叫做镐京,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又称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后,由原来的都城丰迁圌都到镐京,经过周厉王“国人暴圌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周朝中圌央政圌权统圌治诸侯能力大大下降,公元前771年,北方的蛮夷民圌族犬戎攻破镐京,俘虏周幽王,西周灭圌亡。周平王迁圌都洛邑,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这一段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直到周赧王时期(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周朝灭圌亡。

    西周时期,洛阳的名称比较多。就地理区域而言,洛阳有“中国”、“土中”、“地中”等名称。1965年,陕西宝鸡贾村塬出土的成于成王初年的“何尊”(青铜酒器)上有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表明武王把洛阳称为“中国”。《帝王世纪》称洛阳为“土中”。这些名称都体现了洛阳在地理上的核心位置。就城邑而言,洛阳为西周东都,有“雒邑”、“成周”、“新大邑”等名称,体现了洛阳在政治上的核心地位。其中雒邑因近雒水而得名,成周取其“周道始城”之意。二者同指一邑,其地在今洛阳涧东瀍西一带。

    根除上面记载来看,表面武王将洛邑称之为“中国”可能这个名称更符合统治者的想法!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